close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01774261171&sk=photos&collection_token=100001774261171%3A2305272732%3A69&set=a.977854755616991.1073742258.100001774261171&type=3

 

#1
 
建商明知會被抓,怎會亂拆房子呢?據瞭解,這都是經過精密計算過的,其他建商透露,為了整地方便,很多會用人頭成立子公司做土地開發,再包給小包商去拆,反正拆掉房屋後,只要賠建物價值,頂多幾百萬,但是整地後,開發利潤是「億元」來計算。
 
建商不怕的關鍵在於,擁有地上權的房子卡住建商的開發,但拆掉房子後頂多賠償,建物價值幾百萬,有些老舊的或鐵皮搭蓋金額更低,但是房屋拆了後,土地就能利用價值上千萬,整合成功利益都是以上億元計算。
 
建商拆房講求精算,說拆錯實在太牽強,只能說在建商眼裡,看到的都是整合成功後,新建案銷售的龐大利益。
 
#2
 
這是標準的「黃金切割術」,子公司扮黑臉,如果合建案有官司糾紛,可以斷尾求生而不會傷到母公司。
 
家園後方竟然被挖土機鏟出大壕溝,原來建商打的如意算盤是讓地基流失。沒想到根本沒那麼容易,建商乾脆僱承包商,趁人之危突擊拆屋。
 
另外一家叫『橙鴻』是兩年前成立的,為了這個(合建)案子來成立這個公司。
 
原本都是和傳鴻建設公司談價錢,但兩年前卻出現子公司橙鴻與他接洽,強拆房子事件後,傳鴻極力撇清。
 
因為地主對大型公司(母公司)會有所謂的信任度,那他(地主)會把底線掀出來,掀出來知道他的底牌,之後有可能會再成立另一家新的公司,然後可能用比較低的承攬條件或合建條件,去取得合建的模式。
 
換句話說,母公司先和住戶談價,改建後一坪換一坪,接著成立子公司出手,大砍價錢,要求0.7坪換一坪,就算母公司毀約,大不了賠個幾百幾十萬,但房子蓋起來後的獲利不止這些。
 
子公司都跟母公司的股東有所切割,所以未來產生法律上的問題不會牽連到母公司,所以這個子公司可以『放心大膽』的去做。
 
業界很清楚這樣的「黃金切割」術,只是建商沒料到手段粗糙,新北法制局決定開罰9萬,最重將不發建照和執照,搞到建商自己也重傷。
 
(以上皆摘錄自新聞內容)
 
延伸閱讀:
 
「當初講好1坪換1坪」遭拆民宅與建商合約曝光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2/1730454

先拆再說 屋主控建商早有預謀
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focus/paper/995062

子公司拆屋、母公司不認 同業都懂的「黃金切割術」
http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151307

 
新北市三重一間民宅遭建商橙鴻建設偷拆,林家人指控建商曾偷挖壕溝引大…
ETTODAY.NET|由 ETTODAY 新聞雲上傳
 
 
 
留言
 
 

台灣二戰前就是殖民地,沒有必要辯論,就算日本的殖民對台灣的現代化有再大的貢獻,但依然是殖民無誤,把日本殖民說成不是殖民對當前台灣要邁向獨立有任何幫助。
 
侵略就是侵略,殖民就是殖民, 沒什麼好說的。(前略)......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,其實是日本人自已的觀點,從1895年到現在都是如此。
 
"殖民"或"殖民地"這個詞是日式漢語,以"拓土殖民"之意來翻譯英文colony這個詞,隨後經梁啟超的"新民報"傳入中國。日本人在1895年拿到台灣後,隨即在1896年仿照英國的Colonial Office 成立"拓殖務省"來監管台灣總督府的殖民地業務。1926年後,拓務省的業務又擴大到韓國和滿州。
 
1900年, 曾任台灣總督的桂太郎在東京成立"台灣協會學校",專門培養來台官員,1915年改為「東洋協會植民專門學校」,1918年再改為"拓殖大學"而存留至今。日本政府又在東京帝大等高等學校成立"殖民政策學"講座,著名的伊能嘉矩、矢內原忠雄、新渡戶稻造等都是講座教授,專研如何統治殖民地的各種學問。直到今天, 凡是日本學者談到日治時期的台灣,基本都是把台灣當成日本帝國主義下的殖民地在討論,不管左派右派都是一樣。
 
如果說台灣不是日本的殖民地,那你其實是在主張日本把台灣當成像北海道那樣,是日本國的一份子,而台灣人和日本人有一樣的政治權利。但這當然是胡扯。如果真是這樣,那蔣渭水和林獻堂等人到底在和日本政府抗爭什麼,就變得很滑稽了。而台灣文化協會、台灣農民組合和台灣共產黨的反殖鬥爭史也變得亳無意義。
 
日本人很清楚台灣是個殖民地,過去到現在都是如此。日本知識界的左派和右派之分,只在於左派持批判的角度,而右派則持同情的角度。但沒有日本人會說,二戰前的台灣不是殖民地,是日本國的一部份。
 
現在歸現在,歷史歸歷史。為了現在而扭曲史實,這是最不可接受的事。就算日本的殖民對台灣的現代化有再大的貢獻,但依然是殖民無誤。
 
統就統、獨就獨但為了自己的立場扭曲歷史就不可取了。
 
雖然立場不同但還是很欣賞你這種是非分明是做人底線。
 
據瞭解,殖民地(colony)一詞始於古羅馬時期的Colonia,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,逐漸演變出居住在新徵服地區的羅馬人,享有一切的公民權,而原被征服地區人民,則無法享有羅馬公民權的殖民製度。
 
(以上皆為新聞摘錄文)
 
〈閱讀感想〉
 
嗯!民進黨總算有人醒過來了,大陳人的良知,這真的是不容易,看到這般的情景,不禁想起了一個人,西螺七嵌的廖琛,以及他的兩位兒子......
 
廖琛此人,乙未戰爭時期的臺灣義軍統領,曾經英勇抵抗日軍侵略,可以說是用生命來保衛臺灣的忠義鄉勇,但其二位兒子廖文奎、廖文毅,卻與中國共產黨淵源頗深,先於上海組成「臺灣再解放聯盟」,後與謝雪紅(臺灣共產黨黨員、中國共產黨黨員)於香港組成「臺灣再解放聯盟」,並發表臺獨主張,不久之後成立臺灣民主獨立黨與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,並自任為大統領,最後因國府凍結其在臺灣資產,只好聲明放棄臺獨理念回臺,獲得蔣介石特赦之後,任職於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官位雖不高,但也不低,缺點是行動沒那麼自由,只能待在臺灣生活。
 
綜觀臺灣獨立史,除了甲午戰爭後,臺灣民主國的成立,接下來是日本戰敗後,在臺日本中階軍官所謂的「臺灣獨立計畫」,事情緣由是這樣的,日本少校中宮悟郎、牧澤義夫為了自己在臺的利益,擬抗拒日本天皇詔書命令,蠱動臺灣鄉紳林獻堂、辜振甫等,試圖臺灣自治獨立,所幸林獻堂、辜振甫認為不妥,知道這「臺灣獨立計畫」事不可為,認為這大有問題,於是前往總督府詢問安藤利吉,當安藤得知事情原委之後,當下乾脆地向林獻堂等人言明:「我們軍人只聽天皇的命令」,並要求林獻堂等人不要作違背天皇命令的事。後來,林獻堂將與安藤利吉會面情形告知杜聰明,於是杜聰明找了羅萬車、辜振甫、許丙、林熊祥等人一塊去找安藤利吉,此時安藤表示:「臺灣人民不得輕舉妄動,禁止有圖謀台灣獨立或自治的情事」,並非常慎重地向在臺灣的日軍下令禁止軍人蠢動,同時也下令臺灣各地的警察機關,禁止臺灣人的獨立運動。也因為如此,由日本軍官鼓動的臺灣獨立計畫也就胎死腹中了。事實上,蔣渭水、林獻堂一生並未主張臺獨,即便林獻堂晚年居住日本時雖曾一度金援臺獨,這不代表他是同意臺灣獨立,他最多僅是對國民政府失望,基本上還是忠於中華民國的。
 
至於第三次臺灣獨立的主張,其實還是跟中國共產黨有關,畢竟他們的成員,大都為中國共產黨相關,如謝雪紅、廖文奎等,而廖文毅也跟隨其兄長廖文奎一起搞所謂的臺灣解放運動,也就是所謂的臺灣獨立主張。簡單地說,無論是左派臺獨,還是右派臺獨,其實都不是為了臺灣的未來,而是假臺獨之名,行謀取私利之實,基本上還是延續中國共產黨解放臺灣的理念,基本上來說,他們與中國共產黨有著某種程度的淵源,記得中國共產黨未成氣候前,曾提倡各省獨立,鼓吹秋收暴動,試圖顛覆國民政府,以建立他們所謂的無國界無產階級世界,也就是所謂陳明忠自傳所謂的社會主義理想國家,新中國或新臺灣,本質上其實沒什麼差別。

由於有這樣的淵源,無論是臺灣共產的謝雪紅、陳明忠、黃金島,還是後期的廖文奎、廖文毅,基本上是不脫出這樣的臺灣獨立概念,他們那時有所謂的理念或理想,但自從廖文毅投降返台後,之後的臺灣獨立概念由於缺乏理念,所以顯得有些空泛,否則也不會發生辜寬敏罵中共很凶,卻把很寶貴的鮪魚症賣給了中共,李登輝曾為共產黨員,其心理自然希望國民黨跨台,而陳水扁的臺灣獨立更空泛,說穿了不過是辜寬敏,最後搞到貪錢腐敗,成了海角七億的窘境,馬英九態度模糊,說傾中也不一定傾中,他是想走出有別於陳水扁的路,為了中華民國倒不一定是真的,不過就是想在歷史上得到一個名聲或地位,至於現在的新臺獨,更不用說了,就跟殭屍一樣,沒什麼理想,也沒什麼理念,只知道「臺灣獨立」這四個字,卻不知「臺灣獨立」的意涵,每天就是人云亦云,盲目跟隨,這種人很容易被催眠,也很容易被洗腦,因此在關鍵危急存亡時刻,基本上是一群散兵游勇,中共大軍一來,必定是四散奔逃,跑得比誰還快,想想連當兵都不願當了,還想說要保護臺灣,這無異是天方夜譚,其素質是遠遠不如陳明忠、廖文毅當年了。
 
結論:
 
1.侵略就是侵略,殖民就是殖民,沒什麼好說的。
 
2.時代的悲哀,沒有所謂的對錯,彼此各為其主,勿追也。
 
3.只要不是日本人打日本人、美國人打美國人,以及臺灣人罵臺灣人就好。
 
4.做人要有原則,莫當三腳仔。身為臺灣人,要懂得飲水思源,吃菓子拜樹頭,基本底線不含糊,是就是,不是就不是,應該要分清楚,什麼是本族,無論是客家人、閩南人,都是來自中原的漢族,別厚顏無恥地認賊作父,說自己是大和族,人家大和族,神道與武士道,是看不起這種三腳仔,首鼠兩端的行為。
 
5.若無日本偷襲珍珠港,就不會有廣島原子彈,有因即有果。
 
6.以今非古,或以古論今,是錯誤的觀念,也是錯亂的思維,時空不同,要件也不同,結果也相異,宜以古論古,以今論今,畢竟以前日本人軍國主義濃厚,現在日本民主法治觀念少軍國主義,至少在日據時期,當時的日本軍人、警察,官員、百姓,甚至日本小學生,大部分是相當看不起臺灣人的,當然也有善良的日本人,只是這樣的日本人,不多就是。
 
7.臺灣獨立緣頭有三,其一是為抵抗日本侵略,組成了臺灣民主國;其二是日本中階軍官密謀臺灣獨立計畫;其三是臺灣共產黨或中國共產的的謝雪紅、廖文毅等人。這三者之中,名正言順,師出有名的,為臺灣民主國。而其於兩者,不過就是為了奪權,試圖阻擋或推翻國民政府,假臺灣獨立之名,謀取自己私利罷了。期間的因果關係,身為臺灣人的我們,不能不知道,更不能似是而非,必須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 
8.清朝之後,就是孫中山與先賢所創立的中華民國,只要中華民國仍在,中華人民共和國永遠只能在中華民國之後,記得毛澤東在死前,曾經後悔的一件事,就是他將中國分裂,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,造成了「中華民國」與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二分天下的局面,如果他當年不聽東烘腐儒的建議,而直接用中華民國之國名來插旗北京天壇,就不會有之後的紛擾與師出無名。
 
9.有時候想想,咱們的國父不應定都南京,而應該定都在北京,綜觀中國歷史,定都南京的朝代,似乎都非常短命,即便是朱元璋的明朝,也因為燕子來了,害慘了朱允文與方孝孺,而讓明成祖有機會靖難成功,並成了明成祖,國都也從南京改成北京,自此之後,明清二朝都在北京天壇祭天,如此方能天圓地方,只是袁世凱雖曾在此祭天,由於看不清「天圓地方」的宇宙觀,而恣意妄自擅改國制,終於也只能當了八十幾天的短命皇帝,所以逆天之事,只能自取滅亡,徒增一起胡鬧笑聞罷了。或許吧!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,也是如此的鬧劇吧!
 
10.人活著的時候未通陰陽,被蒙在世俗的鼓裡卻不自知,可一旦成為逝者變通曉了一切,但為時已晚,只能笑自己太癡迷。再者,生死原本就懸於一線,天公既不作美,強做違抗也是徒勞,不妨順其自然吧!
 

胡鬧(吳克羣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seHQvZw1vA

 
台北市議員梁文傑日前在個人臉書,發表一篇有關於歐巴馬參訪廣島核爆紀…
ETTODAY.NET|由 ETTODAY 新聞雲上傳
 
 
 
留言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jarsue 的頭像
    djarsue

    「Arsue 自由行 BLOG」

    djar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